每年一度的艾萨克‧阿西莫夫辩论大会(Isaac Asimov Memorial Debate),今年一如以往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中举行。这大会每年邀请多个顶尖科学家讨论一项有趣而具争议性的问题,如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、科学能否超越光速等。
虽然今次不是大会第一次讨论到我们身处的宇宙,但今年的问题却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回响。究竟,我们身处的世界有可能只是模拟出来的吗?
一个在场的科学家,物理学教授丽莎‧兰道尔(Lisa Randall)带头表示:我们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。
这答案或许令很多读者感到欣慰,但天文物理学家奈尔‧泰森(Neil Tyson)立刻反驳了兰道尔的说法,并表示宇宙是被模拟的可能性非常之高。
根据他的讲法,我们的世界有可能就像Matrix 骇客任务的世界一样,只是由一行一行的电脑程式形成。不同的是,我们可能永远也走不出这个虚拟世界。
在学术界内,泰森的说法并不陌生。2003 年,牛津大学哲学家伯斯德洛姆(Nick Bostrum)提出,一个拥有极先进科技的物种,可能会选择利用电脑技术模拟他们过去的祖先。而他们很有可能能够同时运行多个模拟世界,以致于宇宙内绝大部分的生命,都只是模拟世界衍生出来的模拟生命,而并非正在观察他们的原物种。利用简单的统计学计算,我们是被模拟出来的机会率远比相反大。
麻省理工宇宙学家泰麦克(Max Tegmark)亦表示,我们对宇宙认识越多,宇宙便越看似是由数学定律所组成。这可能并非宇宙的特质,而是宇宙的一个破绽。他假想说:如果我是一个电脑游戏的角色,我慢慢便会发现我身处的世界,其实只是由一些死板的规律和程式组成。
在另一边,首先开始发言而表示不认同《宇宙模拟论》的物理学教授兰道尔则进一步解释她的看法:伯斯德洛姆使用统计学计算的说法并不可靠。他的论点表示有很多先进的物种会想模拟我们人类,但我并不认同。我们人类很多时也只对自己感到兴趣,我不明白为何这种高等生物会想模拟我们,而不是模拟他们自己。
其实,对于世界真实性的讨论并不创新。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所说的“万法唯心”,到与之相反,十七世纪笛卡儿的“我思故我在”,以至近代如Matrix 骇客任务、Existenz 等电影,人类一直被这可能性所困扰,产生了不少重要的哲学讨论。但今天的科学家反问,如果我们真的活在模拟世界内,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?
纽约大学哲学教授查尔马(David Chalmers)表示:我们的世界有可能是真,有可能是假。但就算我们真的是处于一个模拟程式里,我们这世界也并不太差劲。
而刚才把我们世界和电脑游戏相比的宇宙学家泰麦克则笑说:我建议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,这样“他们”便不会把我们的模拟世界关掉。
在大会完结前,奈尔‧泰森为观众留下一条骇人的问题: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只是一个电脑程式的话,那么,一旦软件出现漏洞,崩溃整个程式的话,我们将会发生什么事呢
猜你喜欢